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人: shadudu 浏览: 5037 2023-10-26 20:36:50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它是由于胎儿和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的溶解产物——胆红素积聚而引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溶血性黄疸是如何引起的,我们需要了解溶血的原因。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首先,溶血性黄疸可以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种类型。免疫性溶血是由于胎儿和母亲之间的血型不匹配引起的。当母体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中时,抗体会攻击胎儿体内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并释放胆红素。

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母亲的血型是Rh阴性,而父亲是Rh阳性,如果胎儿继承了父亲的Rh阳性基因,那么母体的抗体就会抵触胎儿血液中的Rh阳性红细胞,导致溶血反应。

另一方面,非免疫性溶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新生儿遗传性溶血性黄疸、感染性溶血性黄疸等。新生儿遗传性溶血性黄疸是由于胎儿或新生儿体内的基因异常导致红细胞容易破裂,进而释放胆红素。感染性溶血性黄疸则是由于感染病原体引起的,比如新生儿得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该细菌会释放出一种叫做溶血素的物质,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胆红素。

当溶血发生时,胆红素会积聚在血液和组织中,导致皮肤和眼睛呈现黄疸的症状。黄疸可能出现在出生后的几小时内,也可能在出生后的几天或一周内出现。

为了确诊溶血性黄疸,医生通常会检查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如果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医生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检查,如血液生化学检查、血型和交叉试验,以确定是否为免疫性溶血。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针对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疗、输血和药物治疗等。光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暴露在特殊的蓝光中,可以帮助身体将胆红素转化为可溶性形式,从而更容易排出。输血则是在严重溶血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的治疗措施,以置换掉破裂的红细胞。药物治疗可以用于治疗溶血的原因,如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用于免疫性溶血。